找到相关内容177篇,用时1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马祖“即即佛”说的思想渊源及禅法特色

    如来藏心”的“攀缘如禅”作它的阶梯,这样直接指示佛家实践的究竟和源头,便启发了当时讲究禅法的人去另辟途径,中国禅宗的思想即导源于此。印顺也指出后世禅宗的即即佛和宋译《楞伽经》之间的关系。所以达摩以《...顿悟禅法的前行方便,是对初学禅法的人而讲的,是通过念佛的禅修方便,最终达到明心的目的。道信又讲:“并除三毒攀缘,觉观心,念佛心心相续,忽然澄寂,更无所缘念。《大品经》云:无所念者,是名念佛。何等名...

    纪华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4066358.html
  • 送终大要(潮安王弘愿/王福慧)

    劝病者极度安静,舍攀缘,如入禅定。细声密密念佛,或持本尊真言。住此威仪,三密加持,是则决定往生之相也。其助念之善知识,则须拣其人之有智慧道德,为病人所信仰者,令视作观音菩萨最妙。此人依病者面少南当...升天,分别俄顷。斯时也,使得善知识尊法修行,其上也当升极乐净土。即力有未逮,亦必不失于人天。夫父母弥留之际,人子之心甚苦。而逆知其长别之后,享乐当远胜于此时,则其之得慰者,宁高价之金珠之足比拟耶。此则...

    王弘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62780246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释义十八

    听这真实的佛法,是听不懂。《楞严经》上说:“汝等尚以缘心听法,此法亦缘”。“缘心”就是攀缘六尘的攀缘就是生灭心。佛说的法都是真实妙用之法,怎么有的听了开悟,有的没有开悟呢?就是你用生灭心来听,...2、释尊许说 佛言:善哉!善哉!须菩提,如汝所说:如来善护念诸菩萨,善付嘱诸菩萨;汝今谛听,当为汝说。善男子、善女人,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应如是住,如是降伏其。唯然,世尊!愿乐欲闻。 佛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00281555.html
  • 试论禅宗修辞的非逻辑性

    修辞活动中的逻辑性了。事实上,他们的修辞文本都是刹那间的心性流露,根本没有考虑合不合逻辑。也就是说禅宗的非逻辑性多数是无意间表现出来的,除非他们为了矫正弟子对逻辑惯性思维的攀缘才有意为之。“禅师们所...进退维谷,这也是禅宗修辞的非逻辑性的表现,目的在于斩断学人逻辑的攀缘(即妄想情识的分别心识),取消世俗经验中二元对立的惯性思维所带来的“烦恼障”。再比如: 僧问:“承古有言,若人见般若,即被般若缚...

    疏志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42754493.html
  • 苏芬居士:虚云老和尚十难四十八奇(一)

    唯心论,只承认,不承认物,所谓‘于心执有,于物执无’。释尊说:‘以攀缘为自性,执生死妄想,认为真实者’。这就是哲学上的唯心论。至于唯物论者,恰恰和唯心论者相反,所谓‘于物执有,于心执无。’释尊说:...宇宙万物,也是攀缘所造成,‘能虑’‘所虑’都是攀缘,假如想探求真理,等于坐在椅子上,自己想把椅子举起来,势不可能,因此,现今哲学家对于认识论聚讼纷纭,莫衷一是,终无结论。佛学是离言绝虑,以智慧觉照...

    苏芬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22542837.html
  • 曹溪唐禅如何运用揉合大乘经教

    62]  无住说:  “为众生一念妄心,即染三界。”[63]  “一念妄心”,也被称为一念“攀缘”;神会引《维摩经》说:  “何为病本?为有攀缘。”[64]  无住也曾引《佛顶经》说:  “云何二种?阿难!一者无始生死根本,即汝今与诸众生用攀缘为自性……。”[65]  “一念妄想”、“一念妄心”,或一念“攀缘”,是众生“三界生死根本”,“无始生死根本”。这是专为诠释众生妄心系统这一部的论理,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3350099.html
  • 虚云大师的教育理念

    竭虑以从事所学者。”[22]虚老认为儒者及哲学科学者对于万物的研究,则以攀缘,思虑宇宙万物,却不知宇宙万物,亦是攀缘所造成,“能虑所虑,俱是攀缘”。所以现在的...湘乡安葬,请僧人至家作佛事,得见三宝法物,生欢喜。”[③]   虚云大师的家学中亦治佛学,其祖父家“藏有佛经”。虚云大师第一次接触有关佛教的典籍是《香山传》,书...

    道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3851829.html
  • 论《楞严经》的真伪之争及其佛学思想

    。卷一中,佛明确指出,诸修行人不知无上菩提,未能解脱成佛,都是因为不知晓两种根本。"一者,无始生死根本,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为自性者。二者,无始菩提涅?元清净体,则汝今者,识精元明,能生诸缘,缘所遗者。"所谓"生死根本"是指众生的六识攀缘,众生不知其为妄体,以其攀缘诸尘之境,妄生爱憎,由此就堕入生死轮回。而作为众生解脱成佛根据的"无始菩提涅?元清净体",是《楞严经》较为独特的提法。一般的如来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0953535.html
  • 虚云和尚传奇

    的唯心论,只承认,不承认物,所谓“于心执有,于物执无”。释尊说:“以攀缘为自性,执生死妄想,认为真实者”。这就是哲学上的唯心论。至于唯物论者,恰恰和唯心论者相反,所谓“于物执有,于心执无。”释尊说...不过儒家以及哲学家、科学家,是用攀缘心思虑宇宙万物,不明白这宇宙万物,也是攀缘所造成,“能虑”“所虑”都是攀缘,假如想探求真理,等于坐在椅子上,自己想把椅子举起来,势不可能,因此,现今哲学家对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1779199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心性思想研究

    有一个一般性的了解,然后再依据《楞严经》相关的文本内容,认真地分析一下“妄心”的思想内涵。   与“真心”的称谓一样,在《楞严经中》中,“妄心”的称谓也是很多的,如:“妄心、妄想、攀缘、分别、觉观...一次提到妄心的地方,是在卷一的中部。如卷一云:   用诸妄想,此想不真,故有轮转,一者无始生死根本,则汝今者与诸众生,用攀缘为自性者。[[ ]]   若汝执悕分别觉观,所了知性,必为心者,此即应...

    常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65881068.html